工作动态

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2020年年会暨第三届区域产业质量高峰论坛综述

发布日期:2020-11-30 作者:学会秘书处  点击:[ 1400]


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2020年年会暨第三届区域产业质量高峰论坛综述

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秘书处    2020-11-30


20201128日,由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主办、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承办,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2020年年会暨第三届区域产业质量高峰论坛”在聊城东昌宾馆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新冠肺疫情蔓延而加速演进,和党的十九届五种全会宣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召开的。





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名誉会长  范跃进 教授

论坛开幕式上,学会名誉会长范跃进教授从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种全会精神、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认真总结聊城大学发展经验、紧密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深入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的世界经济新现象、新问题及新趋势等三个方面,对开好本次年会及学会未来研究重点提出具体要求。

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 发表了主旨演讲。

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特别助理 李  平教授

演讲题目:自贸(试验)区与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

李  平教授从一国内部各种类型“自贸园区”的发展、WTO取代GATT后管辖范围扩大、以及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和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事实,观察出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产业领域。制造业加速“服务化”和经济结构日益“软化”,使得服务业扩大开放步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服务业扩大开放也面临着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壁垒、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制度环境敏感和对监管治理要求更高等众多挑战。因此,自贸(试验)区就承载了延续先前对外开放进程、服务业渐进开放和制度性开放“创新”试验的重任,是我国深化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之举。


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谢申祥 教授

演讲题目:服务业“营改增”与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措施,在试点的基础上,我国于2016年在全部服务业正式实施“营改增”改革,这项重大改革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有没有影响,以及通过什么机制产生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谢申祥教授在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匹配的方法,通过对传统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PSM-DID) 进行合理修正,并综合考虑数据、政策和行业特征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实证检验和论证,结果表明:服务业“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但促进所用存在1-2个季度的“时滞”;“营改增”主要通过降低企业增值税税负、提高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来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营改增”的作用强度在不同行业、状况和产品的企业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温德成 教授

演讲题目: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和未来

通过对重大事件、标志性人物的回顾和代表性文献的梳理,温德成教授对国内外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做出了系统梳理;对现代质量管理论与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近三十年来世界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出现一定成的停滞,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已有理论与方法相对成熟,另一方面制造业日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的需求减弱。温教授认为,面对未来新技术带来的新的产业革命,质量管理不再仅仅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减少错误,而是要创造价值;质量管理不再是产品生命周期,而是服务生命周期;数据将成为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青岛大学标准化研究院院长 李晓澜 教授

演讲题目: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李晓澜教授通过对标准化发展历程的梳理,认为国际标准化发展经历了以“适应性(自发性)”为特征的古代标准化、以“自觉性”为特征的近代标准化和以“系统性”为特征的现代标准化三个阶段。目前国际标准化的影响范围、作用领域和覆盖面不断扩展,但发达国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的标准化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进步显著。未来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要争夺和控制国际标准化战略的“制高点”。为此,必须要强化标准化人才培养,通过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适应标准化管理实践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分论坛研讨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区域产业质量”等三个专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在“国际贸易”分论坛,重点围绕进口贸易自由化是否有助于去除“僵尸”企业,中美数字贸易规则比较,出口产品贸易限制指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在“国际投资”分论坛,报告和讨论主要聚焦于跨国公司优势要素流动与中国微观经济增长质量,国外宏观审慎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溢出效应,最低工资标准、地区环境质量与外资企业撤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OFDI 能否缓解对华贸易摩擦以及金融开放能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等议题。

在“区域产业质量”分论坛,流域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测度,劳动力价格扭曲如何影响企业产品加成率,交通设施对俄罗斯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系统耦合协调评价等成为交流讨论的主要选题。

在“青年学者”分论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则汇报讨论了数字经济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儒家文化、企业家能力与复杂环境下创新决策,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人才能力需求适配机制,高技术产品进口与进口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海洋生物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闭

栏目导航